close

反覆發燒勿心急

關於發燒,平常就要知道的...

發燒成因

發燒成因簡單來分的話,可分為感染類和非感染類。感染類指病毒、細菌或黴菌;非感染類則諸如川崎氏症、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等。其中病毒引起之發燒最常見,大部分靠抵抗力就可恢復,久燒不癒或找不到原因的發燒亦非少見,這時就需要進行詳細檢查如血液、尿液、X光或超音波檢查,有時還會做到較侵入性之檢驗,像抽脊髓液或骨髓。

陳萬德醫師表示,兒科門診病患中大多數是呼吸道或腸胃道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發燒為最常見,但與細菌感染比較之下,病毒引起的發燒較為良性,一般病毒的致命率只有百萬分之一(感染力很強的除外,如:腸病毒、流感等),其發燒持續的時間與病毒感染力及病人抵抗力有關,一般需3~5天才會完全痊癒。細菌所引起的發燒就比較嚴重,因為細菌感染較無法以自身的抵抗力使之痊癒,通常都需要用抗生素來治療。除非此細菌對抗生素有抗藥性,否則以抗生素治療時通常在2-3天內就會退燒。

3個月內新生兒要特別注意!

陳萬德醫師提醒,3個月以下的孩子不會用言語表達出較為確切的感覺,而且感冒引起的發燒和細菌引起的嚴重發燒一開始很難區分,如病童活動力差、食慾不振有可能只是因為不舒服造成,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嚴重感染引起。因此,對於三個月內寶寶發燒的情況,醫界通常保持「從嚴」的態度,特別是新生兒此時腦部的發育尚未成熟,萬一細菌經由血液傳到腦部時情況就會更為嚴重,很容易就會轉變為腦炎。

所以3個月以下的寶寶在發燒時通常都需要住院檢查,甚至包含脊髓液的檢查都要做。部分的人對抽脊髓液抱持懷疑的態度,但若等到出現腦炎症狀時再抽有時會有後遺症。通常除了腦壓過高不宜抽脊髓液檢查外,一般而言這項檢查是安全且需要的。針對脊髓液檢查,陳萬德醫師也認為政府可加強宣導,讓人民對新生兒發燒可更謹慎以對,並且對抽脊髓液能有正確的認知,而不是一昧排斥。

誤傳!便祕會引起發燒?燒到頭殼壞掉?

小孩子本身容易因環境因素體溫就就會上升,解便時很用力而出汗的話,就可能引起表面散熱而溫度變高,但正常來講並不會超過38度.。病菌引起的發燒是因為體內的發炎反應而產生的,就此角度而言,發燒是有其好處的,因為一般病菌在體溫超過37度以上,活動力就會被抑制下來,但缺點就是會使人感到不舒服。另外發燒時雖然心跳會變快,卻會因為血液循環、代謝增加,而使體內白血球快速到達發炎部位對抗致炎的病菌。

至於發燒燒到腦炎或腦性麻痺,則是不正確的說法。陳萬德醫師提醒,以腦性麻痺的例子來說,成因是病菌跑到腦部破壞了腦細胞而引起的;過去的文獻中提到,除非發燒燒到超過41.5度,會因為腦細胞成份中的蛋白質在高溫下變性,才有可能稱為「燒壞腦子」。只是此情況在臨床上很少見,現在大家發燒時又普遍使用退燒藥,因此要燒到41.5度這樣的高溫並不常見。




發燒了,怎麼辦?

體溫測量的注意事項

陳萬德醫師說明,量肛溫(中心溫度)還是最準確的測量方式,但由於量肛溫費時較久,加上通常只用在小小孩身上,所以很多人選擇使用更快速的測量方式。耳溫和額溫算是表皮溫度,一般與肛溫差0.5度,所以通常耳溫37.5以上就算發燒;陳萬德醫師也提醒,每家廠牌對耳溫槍的設計也不太一樣,有些會在測量結果就已經是加上0.5度的;故購買時除了留意產品標示外,也要適時詢問藥局人員。

退燒藥吃不吃?醫生看不看?

基本上體溫到達38.5度時就可以吃退燒藥,達到39度就可用肛門塞劑;5歲以下發燒時會抽筋(熱筋癵)的孩子,則體溫達38度就可吃退燒藥。選擇不吃退燒藥時最好能密切量體溫,但大部分醫師還是建議吃退燒藥,也可居家常備;有些家長因為緊張擔心一直量體溫,只要孩子體溫有再上升一點就想給孩子吃退燒藥;對此陳萬德醫師提醒退燒藥不能太頻繁地吃,還是要照包裝上的指示服用。若吃完退燒藥體溫不降反升,超過39度時,又有不同類型的退燒藥在手邊的話,則可以讓孩子服用,但要注意兩類型的服藥間隔時間至少要30分鐘~1小時。

物理退燒法則可洗溫水澡,或者重覆用濕毛巾擦拭,讓水份去散熱(此法尤其適合年齡很小的寶貝);越小的孩子對溫度改變的反應越劇烈,故不建議用冰枕或用酒精擦拭,此兩者的刺激度較大,也會讓寶寶的體溫驟降,散熱太快反而不好。這時,以毛巾濕敷額頭或用水枕會是較適合的方式。有些家長對孩子發燒會有經驗值去判斷情況是否嚴重;基本上當無法判斷時,或吃了退燒藥後體溫還是沒有下降(包括吃了退燒藥又燒起來)時,就應該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摘自育兒生活10月
網誌有圖:http://pollard.pixnet.net/blog/post/326266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lin 的頭像
    colin

    colin異世界

    c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