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分享給大家
看到想規劃保險的新手,不斷提問:買定期醫療險,75歲以後怎麼辦?
一樣是沙盤推演,先看看75歲以後的世界:
(一)從年齡分配來看
首先先拿出內政部統計年報人口年齡分配(民國98數據):
75至79歲(總496030,男242555、女253475)
80至84歲(總349408,男182732、女166676)
85至89歲(總159031,男76946、女82085)
90至94歲(總48364,男21348、女27016)
95至99歲(總11221,男4825、女6396)
100歲以上(總2001,男977、女1024)
從上面的數據,你看到了什麼結果嗎?
看到85歲以後的人口,加一加約只佔國人不到1%的比例。
換句話說,75歲至84歲這10年間,是99%的人生終點。
買了定期險萬一真的活超過75,統計上在85之前你也會拜拜,才10年的時間有什麼好怕?
反而是從自己25歲到75歲整整50年的保障都不重視,整天在擔心自己是那1%的長壽者,
不覺得很好玩嗎?讓你未來壽命增加好了,10%夠扯吧,還是有90%的人要拜拜啊。
(二)從保單條款來看
75歲以前終身、定期日額醫療、實支實付均保障的到,但總體來說實支拿的錢比較多。
75歲以後還想要有醫療保障,只有「終身醫療」和「定期日額醫療」辦的到。
健保局提供住院的數據,75歲以上住院平均也才住十幾天,你能領多少?
醫療花費中住院費一直都不是最大咖的,真正的大咖是雜費。
可惜了,雜費只有實支實付才有,75歲以後就沒了(只有一家實支可以到79歲)。
如果自己真的是那1%的長壽者,在低住院的趨勢下,你能從保險公司拿多少?
再思考如果連住院都沒有只剩門診,給付的錢又剩多少……。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定期醫療與終身醫療的比較